?
雷沃重工秉承“科技創造未來”的發展理念,通過持續開展科技創新,不斷研制新技術、新產品,拓展產品組合,持續滿足客戶、市場需求,促進了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雷沃重工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建有十余個國家級和省級重要科研創新平臺,通過借助創新平臺優勢,整合行業優質創新資源,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創新水平。雷沃重工累計主持及參與了72項國家、省級重大科研創新項目,其中主持和參與“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4項,是十三五主持科技部“智能農機裝備”專項項目最多的農機制造企業。累計申請專利2575件,主持及參與國家/行業/團體標準制修訂標準104項。主導產品先后獲得德國“紅點獎”、歐洲年度拖拉機銀獎等國際獎項6項,獲得中國機械工業協會科學技術一等獎、中國農機農業協會科學技術一等獎、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金獎等各類獎項17項。
一是搭建全球科技創新體系
近十年,雷沃重工累計投入研發費用40億元,搭建了“中國+歐洲+日本+韓國”的全球研發體系。2011年在意大利建立歐洲研發中心,主要負責高端農業裝備的研發;2013年建立日本研發中心,主要負責工程機械和水田機械的研發。整合國際高端人才、技術資源,戰略布局全球,形成了同步世界的雷沃全球研發體系和行業領先的科技創新能力。
二是加強創新平臺建設與運維
雷沃重工建有“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工業設計中心”、“農業農村部制造工藝科學觀測實驗站”、“國家谷物收獲機械科技創新聯盟”、“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山東省智能農機裝備技術創新中心”、“山東省制造業創新中心”、“山東省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平臺。通過這些平臺,雷沃重工主動開展自主創新活動,突破了多項行業關鍵核心技術。
三是加強創新人才培養和交流
現有各類研發人才約2000余人,人才數量和結構均領先于國內同行,其中“國家外專千人計劃”1人,“泰山產業領軍人才”2人、國外高端人才127人、專家級工程師30余人,中高級工程師571人,為雷沃重工科技創新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雷沃重工還與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韓國忠南大學等國內外5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10位院士建立了產學研長期合作關系,不斷加強技術合作和人才培養、交流,并取得了多項科研創新成果。
四是積極探索“產業+互聯網”新技術
雷沃重工通過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于2016年發布了農機行業首個智慧農業解決方案——阿波斯智慧農業解決方案(iFarming)。與國內外優勢創新主體合作,開創和引領了農機行業國內外多方合作的新模式,為共同探索、創新農業技術,推動企業由傳統的農機機械制造商加速向為現代農業提供智能科技整體解決方案的服務商轉型。
五是強化知識產權開發和布局
雷沃重工制定了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建立了完善的制度流程體系,通過專業化的培養、培訓,搭建了一支近30人的高素質的專利管理團隊,有效保障了知識產權業務的開展。
在專利布局方面,雷沃重工堅持預先布局、質量優先、運營保護以及控制數量的原則,通過專利分級評價機制、專利質檢工作流程以及行業專利監控分析等措施,建立了完善的專利布局機制。通過專利許可的運營方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業知識產權價值實現渠道,提高了知識產權運營水平。
在知識產權維權方面,雷沃重工與國內多家知名律師事務所合作,通過外聘知識產權顧問、內建侵權調查平臺的方式,建立了有效的發現、處理侵權行為的維護流程和渠道。
六是完善技術標準體系建設
雷沃重工憑借多年研發和制造基礎,不斷加強農機行業的技術升級和創新,在標準體系建設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多年來,雷沃重工從我國農機行業發展需求出發,加快推進“技術標準”戰略,在技術標準的研制和運用上走在了行業前列。
雷沃重工積極參與標準創新工作,是國家“AAAA”級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至今共主持及參與國家/行業/團體標準制修訂標準100余項;其中,國家標準55項、行業標準19項、團體標準30項、地方標準2項,企業標準300余項,為農機行業的標準建設及行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